50000脱贫攻坚精神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

50000 脱贫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不断传承。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作者:阎连福(Xi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和王亚丽(Xi交通

50000

脱贫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不断传承。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作者:阎连福(Xi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和王亚丽(Xi交通大学中国西部贫困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取得了反贫困斗争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历史奇迹。中国脱贫攻坚,既取得了无数物质成果,也凝聚了奋进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伟大的脱贫攻坚斗争锻造了‘同心协力、精诚拼搏、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品质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和中国力量的充分体现,不断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从上到下的团结和力量

历史的发展是由各种因素共同推动的。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合力脱贫,党政军民一鼓作气,东西南北连成一股绳,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

每到扶贫攻坚的重要节点和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他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坚持看真贫、了解扶贫实际,扶真贫、脱真贫。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努力工作,建功立业。实践中,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实干的局面逐步形成。定点扶贫有序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充分发挥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优势。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踊跃参与,“万企帮万村”活动蓬勃开展。

上下同心,其利断。我们党有效调动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扶贫,有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了人人愿意干、人人能干、人人能做的社会帮扶格局。出现了闽宁合作、沪滇合作、粤桂合作等多种帮扶模式。千千数以万计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爱心,汇聚了压倒性的力量。

昂扬的斗志,尽可能的拼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全力以赴”就是派出全部精锐部队去打仗,强调面对重点难点问题,要派出主力,用最有能力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为指导我军作战的重要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人民扶贫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面对一个又一个贫困,我们党把精锐部队派到一线,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斗志昂扬地脱贫攻坚。

拼尽全力,拼尽全力,就是要敢于啃硬骨头。坚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保持脱贫攻坚期间贫困县党政岗位稳定,确保不打胜仗绝不后退;在脱贫攻坚的冲刺期,我们党把一切政策聚焦在脱贫攻坚上,汇聚各种资源,汇聚一切力量脱贫攻坚,坚持打一个又一个攻坚战,攻一个又一个堡垒,确保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全力以赴,全力以赴,就是要选出最优秀的“精兵”来打最扎实的“硬仗”。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聚焦关键短板,精兵强将,攻克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国共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与近200万名乡镇干部、百万名村干部一起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踏步赶上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性成就。

准确务实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只有抓住事物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贫困是多样的、复杂的,贫困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单一的减贫措施往往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重在精、准。”在全国范围内,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得到落实,贫困治理的政策工具、思路和措施不断完善,确保真正实现脱贫,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精准务实的科学态度。

要精确。各地坚持精准扶贫战略,坚持“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村人调度精准、扶贫效果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全覆盖),着力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求实效。各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扭亏教育,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努力给每一个孩子一个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一切工作放到为贫困人口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真正使扶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开拓创新的进取性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不竭源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禀赋。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党坚持开拓创新的进取品格,出台一系列超常规的政策措施,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方式,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创新扶贫开发理论。我们党立足国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总结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的扶贫经验,在新时期扶贫实践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扶贫规律的认识,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的反贫困理论,实现了中国乃至世界扶贫理论的重大创新。

创新扶贫体制。在改革的驱动下,形成了实现贫困人口“两忧三保”的目标体系、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精准为方略的工作体系、坚持综合治理的政策体系、强化资金保障的投入体系、“以智扶贫”的动力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度保障。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打造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扶贫等举措;创新运用新兴技术扶贫,形成了特色生态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在各地扶贫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正是在这种创新精神的激励下,8年来,中国平均每年有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国人口。三区三州、革命老区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民走上了稳步致富的道路;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2030年减贫目标,创造了减贫与治理的中国样本,力度之大、规模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

克服困难的坚韧气质

贫困的坚冰不是一天建成的;破冰不是暖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主动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事实充分证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抓实干,确保了脱贫攻坚战打得赢、打得好。

面对这场“过关口”、“攻山头”、“啃骨头”的攻坚战,广大扶贫干部表现出“敢教日月换天”的精神,鼓足了“不破楼兰不还”的锐气,保持了战斗精神,提高了战斗技能。越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时间越紧迫,任务越艰巨,越不能放松休息。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使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艰巨。广大扶贫干部长期艰苦奋斗,一代又一代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扶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正如全国扶贫模范毛香林所说:“山凿一尺宽,路修一尺长。哪怕我们这一代穷十年,也要让下一代过上好日子。”

在脱贫攻坚精神指引下,敢于拼搏、坚持、接力,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创造了减贫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挂牌。区域性贫困问题总体解决,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已经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已经实现。

不辜负人民的崇高感情

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既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的斗争中,百万贫困干部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想在一起,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扶贫事业,彰显了无愧于人民的高尚情怀。

坚持扶贫为民,扶贫依靠人民,扶贫成效由人民检验。广大扶贫干部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舍小家为大家,脱困解难,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心血和汗水洒满千山。1800多名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责任,用生命回答了他们对人民的忠诚和担当。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人民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非常重要。扶贫激发了广大群众脱贫奋进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贫困地区蔚然成风。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扶贫的精神,引领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勇前进,为构建人类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来源:光明网

。习近平,第一书记,马克思主义,西安,历史,经济,文化,美好,一直在身边,西安交通大学,农村,政治,国创上头条,毛泽东。50000 脱贫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不断传承。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作者:阎连福(Xi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和王亚丽(Xi交通。2024-03-24 14:34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4939.html

(0)
上一篇 2024-03-24
下一篇 2024-03-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捐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