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立足于教育的什么为核心来组织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全面把握主导性原则

【教育视角】 孩子的教育,家长的焦虑 目前,很多家长感到困惑: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还是加入应试教育的大军?就是把孩子当成“等待燃烧的火炬”,坚信孩子是一颗种子,有自我

【教育视角】

孩子的教育,家长的焦虑

目前,很多家长感到困惑: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还是加入应试教育的大军?就是把孩子当成“等待燃烧的火炬”,坚信孩子是一颗种子,有自我发展的力量。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水分和光照,它将来会长成参天大树;还是把孩子当成“等着装的桶”,把教育当成单向灌输的过程,由学校和家长主导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是尊重孩子的人性,还是压抑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现在快乐地学习,还是让孩子面对未来可能的痛苦?家长应该如何处理,才能在教育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达到现实和心理的平衡?

在理想和现实面前,很多父母确实感到极度纠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家长的教育焦虑当然可以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方面得到释放和缓解,但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领域,家长也无能为力。笔者认为家长首先要自己掌握教育的主动权,这样才能相对积极地面对教育现实。换句话说,需要家长理性地正视自己的教育理想,构建健康的家庭教育框架,确立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逐步摆脱焦虑,让中庸的教育理想助推现实,让孩子更全面和谐地发展,让教育为孩子未来的成功和幸福奠定基础。

坚持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越来越强,家庭教育越来越弱。很多家长有意无意地抛弃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庸”。

为了解决家长的现实纠结和家校错位,我们需要重新明确家庭教育的定位: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棵树,那么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干,社会教育是冠。在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的完整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无疑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从起源上说,家庭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哪里有家庭,哪里就有家庭教育。相比较而言,学校教育的大规模出现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以工厂为代表的大生产方式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家庭教育难以满足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于是学校教育应运而生。所以家庭教育的历史比学校教育要早得多。从起点来说,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教育。从时间历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最长久的教育。从影响广度来看,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涵盖了方方面面。从影响深度看,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最为深刻。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做了精辟的总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四个率先”的论述,全面概括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这启发家长牢牢把握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基础作用,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基础。

如果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弥补其他教育的不足,就有可能与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相互配合,牢牢把握个性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家长逐步摆脱教育焦虑。

坚持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家庭教育,坚持教育理想并不容易。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蛊惑下,家长越来越担心,一步步退让,着眼于升学考试的手段,提前准备入侵孩子的学习生活;所谓的“剧场效应”,使得补习、授课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沦为了应试教育、分数教育,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家庭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关心孩子作为人的发展。

在社会氛围下,家庭教育应该还是能够坚持理想的,家长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持之以恒,更应该能够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要以孩子为本。孩子是独立的存在,有自己的尊严。一个孩子绝不是一个家庭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家庭教育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始终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中心。

孩子的发展是全面的。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要德智体美平衡,教育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做人”。这也是教科文组织教育的四个基本方向。

孩子的发展是协调的。家长要协调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资源,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维护甚至保护孩子的成长特点,促进孩子的协调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可持续的。父母不仅要着眼于孩子现在的发展,还要考虑孩子的人生幸福。家长们要警惕:不要为了一时的功利而牺牲孩子的未来,也不要为了所谓的未来幸福而牺牲自己现在扎实的成长。

孩子的发展是不可逆的。童年只有一次,人生不可重复。家长要坚持恰当合理的教育理想,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发展的科学规律,更好地提供适合孩子个性的恰当的教育选择和教育目标。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

与其他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在四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家庭教育更容易坚持育人的根本目标。第二,家庭教育更容易实施个性化教育。第三,家庭教育更容易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是分阶段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往往是割裂的,很容易“一会儿管铁路警察”。学校教育的阶段化使得不同阶段的教育更注重于这一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短期目标是其责任和重点。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往往伴随孩子一生。所以家长一定要有更长远的教育观,家长要从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的成长。第四,家庭教育更可能追求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往往是着眼于孩子未来的整体社会适应能力,自然更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正因为如此,以家长为导向的家庭教育不仅要仰望星空空,还要仰望脚踏实地家庭教育要理想化,但绝不能理想化。理想的坚持和实现必须考虑到现实情况的约束和限制,家长需要平衡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平衡家庭教育和父母个人职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身份往往是多重的,不仅承担着家庭中父母子女的角色,还承担着社会的职业角色。职业是人们生存的主要方式,工资收入是家庭经营和家庭教育的物质基础。针对很多家长过于关注个人职业发展而忽视家庭教育的情况,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增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在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把家庭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履行自己作为家庭教育领导者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地委托给学校、托管机构和培训学校。

第二,要平衡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家庭教育涉及父亲、母亲和孩子。在理想的情况下,父亲、母亲、孩子形成稳定的教育三角,父亲和母亲合作互补,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这是一种有效的家庭教育模式。但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的社会分工和“男主外,女主内”的实际情况,往往意味着母亲主要负责教育孩子,父亲主要负责赚钱养家,从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父亲的育儿责任。其实父亲的作用和影响是母亲无法替代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绝不是配角。

心理学家格尔迪认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父亲教育的缺失会给孩子的成长蒙上阴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心理扭曲。因此,平衡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让父亲有效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强化家庭教育的力量,让家庭教育有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应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将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分担了母亲的教育压力,从而缓解家庭的教育焦虑。

总之,平衡不是妥协,而是家庭教育的稳定发展。只有这样,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潮流中,父母原本健康的教育理想才能克服当下的教育焦虑,真正走进现实。(李文道)

光明日报(2019年07月16日第15版)

。教育理想,发挥家庭教育,德智体美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视角】 孩子的教育,家长的焦虑 目前,很多家长感到困惑: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还是加入应试教育的大军?就是把孩子当成“等待燃烧的火炬”,坚信孩子是一颗种子,有自我。2024-03-24 13:53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4222.html

(0)
上一篇 2024-03-24
下一篇 2024-03-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捐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