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刘吴昕
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西南大学采取多项措施:把工作放在前面,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帮扶机制,平时加强就业指导;积极拜访和联系就业单位,了解岗位要求,推荐学生应聘;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调整预期,提供求职经验分享、简历优化等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在绿树和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的包围下,已经过了暑假,但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瑱却不能闲着。她担心就业账本上的十几个学生。
李瑱为学院每位毕业生建立了就业台账,掌握准备缓就业和有意愿但未签约学生的动态情况,经常与他们谈心,提出建议。
手机响起,李瑱立即接听,“好!恭喜恭喜!”“这家公司不错,好好干!”之后,她滑动鼠标,在账本上注明该生已成功找到工作。这是她最开心的事。
在西南大学,有一大批像李瑱这样的老师积极关心学生的就业,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
毕业后工作前,王乐妍带着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一叠荣誉证书回到家乡,父母露出欣慰的笑容。
7年前,这个农村娃考上了西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由于父母工作收入低,妹妹需要抚养,王乐妍直到高三才接触电脑。当我第一次来到一个大城市时,王乐妍很少说话,见到人时总是很害羞。拿到学生会报名表,他在技能一栏填写时挠了挠头——“我发现我什么技能都没有。”王乐妍摊手笑道:
然而,学校为王乐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王乐妍很快融入了校园生活。他学会了熟练使用电脑和编程;当了年级主任,帮助辅导员做一些行政工作;我参加了学院的演讲比赛,锻炼了我的口才…
几年下来,王磊变得阳光、自信、开朗、健谈。大四时以优异的成绩成功保送研究生到我校深造。本来毕业后还有很多其他好的工作选择,但王乐妍选择了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做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和汗水。
“就业不仅仅是毕业时的工作,我们在平时也是抓的。”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干部告诉本科,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于像王乐妍这样的困难学生,学校完善了帮扶机制,建立了帮扶清单,给予特别关注,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也优先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工作,提供物质保障。王乐妍在学校图书馆等地方兼职,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七年的学习生涯让王乐妍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久前,他去了西北。“只要我能适应那里的生活,我就会留下来。”他说。
联系对接就业单位
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就业。
增强学生“练好内功”的能力,开辟就业渠道“添外力”。
牟金妹,西南大学文学院毕业生,汉语言文学硕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她早早确立了自己的教师职业规划。求职之初,牟金梅面试了重庆一中、三中、八中等几所高中,可惜都在最后的面试中落选。
感觉不好意思,学院送了个“大礼包”——学院领导拜访就业单位拓展岗位,与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推荐牟金梅参与应聘。经过竞争,她成功签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西南大学实施“访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学校领导带头走访对接企事业单位“推销”学生,也充分发挥校友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我们拜访就业单位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沟通,交流需要的商品,但学生求职严格按照申请程序进行。”到本科,之前没有同学应聘过四川的白酒公司。通过走访,学校了解到对方需要一些特定专业的学生,于是推荐学生申请,最终成功签约。
学校牵头,学院落实。学校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绩效考核,督促各学院(系)和职能部门跟进,在教职工的广泛参与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促进毕业生就业。
学校还推动川滇琼等11个省份将西南大学纳入选调生定向招生高校,引导学生扎根基层。今年,选调生的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同时,与学校所在区党委政府联合开展“千人千岗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和大学生创业计划,扩大就业机会。
促进就业,技术力量不可或缺。学校推进“AI智能云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精准推送岗位。“比如一个四川籍学生想回老家工作,我们系统会优先考虑四川的招聘信息。”介绍到本科。
引导和调整观念预期
精心提供求职服务
除了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也很重要。
“如果重新来过,我一定会更广泛地尝试不同的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毕业前,毕业生梁静正在宿舍收拾书本,准备离校,看着弟弟妹妹们拿着求职指导书走进图书馆,仿佛看到了去年的自己。
梁静是西南大学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当公务员或者在银行工作一直是她的求职目标。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梁静来到农业银行重庆分行实习。办公楼高大雄伟,办公室干净整洁,让她心向往之。
2021年秋,农行重庆分行只招15人,区县支行招的更多,但梁静坚持报考了一家支行。没过多久,现实给她泼了一盆冷水——网申失败。
尽管遭遇挫折,梁静并没有气馁。她每天两点一线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很多企业在学校举办宣讲会。虽然学院老师经常提醒她参加,但梁静并不在意,她几乎没去过。
失败接踵而至,直到春招,梁静依然没有落实工作。她开始担心,一脸愁容,一度想推迟就业。李瑱看着她的眼睛,和她说话,小心翼翼地“把脉”——“失败了也没关系,要总结经验,开阔思路,不要只盯着一个工作机会。”
不仅是梁静,李瑱还召集了十几个有类似经历的同学见面交流,劝说他们改变就业观念,拓展视野。“企业那么多,待遇不错。试试看!”
在转变学生观念的同时,我们会细心的服务和引导。李瑱同行分享招聘信息,请回来与往届毕业生分享就业经验,帮助同学们精心优化简历,指导同学们完善自我介绍…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后,梁静发现找工作并没有那么难,后来她成功与四川宜宾一家再生资源企业签约。“虽然离家远,但月收入8000多元,行业前景不错!”接到录用通知电话后,妮可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近年来,西南大学千方百计落实毕业生就业,通过讲座、个别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帮助一批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上班后,梁静兴奋地拿出手机,向李瑱老师报告她的新生活。“就业分享会结束后,你可以找我露面。我想给弟弟妹妹们提供一些经验,帮助他们打开求职的视野和思路!”她说。
来源:人民日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7621.html